跳转到主要内容

魏紫牡丹

明代,曹州牡丹已名震京城。
传说,有一年的谷雨过后,明朝皇帝朱元璋带着军师刘伯温及一班文武大臣来曹州观花。
他们一行人来到曹州的一处牡丹园,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异了。只见牡丹园内,红、黄、黑、白、兰、绿、粉八色牡丹争奇斗艳,光彩耀眼,满目富丽堂皇。香气袭人,沁人肺腑,真如天堂一般,远远胜过皇家御花园。朱元璋嫉妒心特强,决不允许百姓胜过皇家。于是,立刻下了一道圣旨:要把园内的所有牡丹移入御花园。
刘伯温是能掐会算之人,他在园中转了几圈,看出此处牡丹园如此繁盛的门道。于是,他走到朱元璋眼前小声嘀咕了几句。朱元璋急忙下令:其他牡丹不要挖了,只挖看园人赵义门前的一株。花农们大喜。赵义虽然平素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株牡丹,但想到这样可以保住其花农们的牡丹,也只好忍痛割爱了。唯有赵义的妻子魏花痛器不止。赵义不明究竟,急忙追问。魏花痛苦万分,但她知道圣旨难违,只得吐露了实情:“事到如今,我不能不告诉你了。我本是这里的牡丹花佩,看到你勤劳、纯相、善良,便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今被刘伯温年出。我叫他带走我的人,留下的我心,挖走我的身,留下我的根。我只好把腹中六个月的婴儿,留在根下了……”说罢,一阵风起,魏花已不见去向。朱元璋此时已乘上车辇,带走了叶重花列的牡丹。
赵义知道妻子原来是牡丹花仙,但想到夫妻平日恩受之情,不胜悲伤,年倒在门前花坛之内,哭得死去活来……不料,来看春天,在赵义门前的牡丹花坛里,长出了一棵紫葳葳的牡丹,那花开千层,大如盘,一朵花七百多瓣。馥香浓郁,闻风十里,村民们知道这是花佩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谐音:子)。从此,牡丹由种生变成了根生。 (李保光)

魏紫牡丹相关故事

紫牡丹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曹州东北十五里赵楼村,有片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荒土岗。到处长满不成材的桑树瘪子,人们便称为“桑篱园”。园子西边住个靠打柴为生的小伙子,名叫赵义。他父母早丧,又聚不起妻,二十岁了…

紫斑牡丹的传说

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山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易寿在寺院中除日勤于佛事外,…

牡丹逸事

《杨妃外传》: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黎园弟子。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上曰:"…

牡丹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

牡丹王

在曹州牡丹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老梅花,少牡丹。”意思是说,梅花越老,开得越丰腴鲜艳;而牡丹呢,恰在青春时(指栽种五六年的)花儿开得才最雍容华贵。可是,人们传说,民国初年,曹州赵楼村南面,…

吕洞宾戏牡丹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中,除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是否同物异名?与一般牡丹相比,有何品种特征?这是养花朋友常询问的一个问题。历来文人墨客对牡丹的评价极高,认为“不独芳姿艳质足压群芳,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欧阳修《牡丹序》中也说…

汉牡丹

河北省桐柏县北郝村,汉代有一古寺,名叫弥陀寺。寺内僧人专养牡丹,又有“牡丹寺”之称。寺内有一株牡丹,花大如莲,富丽娇艳,每年仲春,赏花人络绎不绝,寺壁题咏极多,都说这是汉牡丹。牡丹之侧,有芍药数墩…

秦岭深处遇牡丹

在曹州牡丹乡,凡是谈论起曹州牡丹起源的,都要提到赵瑞波的名字。相传,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余年),赵楼青年名医赵瑞波去陕西行医,在回来的路上,绕道秦岭山中去采药。刚近山脚,只见一年轻貌美女子.…

牡丹仙女

人人都说:“牡丹是花中之王。”说起这句话,引起我知道的一个故事来。 从前有一位孩子叫宝柱,听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娇贵孩子。真的,宝柱众小就死了父亲,寡妇娘只守着他这一个孩子,自然要把他当作宝贝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