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武佩河的故事

代唐寺

小柳巷东二里左右有个桃溪村,位于淮河入泊岗处的拐弯口,村子不大,但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后期该村就是一个百十户的大村 庄。该村名扬全国,各代相传,是因唐朝时村东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个很大的寺庙,当时叫代唐寺,占地近500亩,寺有大殿,主殿,侧殿,仅主殿就占地近百亩。当时500亩寺庙不是围墙圈地,除各殿有相对独立的院落外,基本上是栽石桩为界。整个寺庙有和尚500多人,除少部分是真心事佛的,其余大部分都是一些平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懒汉。这些人聚在一起难免要惹出一些是是非非来。周围七村八庄的百姓说之为邪恶之地。百姓对这寺开始是望而生威,中途是望而生畏,最后是望而生厌,因此,代唐寺从始建到鼎盛至毁寺总共不足10年的历史,但它的故事淮河中下游流传甚广。这里我分三个段落讲述它的盛衰变化。
(一)建寺
唐玄宗天宝年间,表面上虽然呈现着"歌舞升平"的景象,但实际上官民之争,宫内官官之争,边关种族之争正日趋激化,危机四伏。尤其是"安史之乱",唐王朝政权危在旦夕。当时的神汉、巫师活动猖獗,四处的传言搅得人心惶惶。神汉巫师们口若悬河,神乎其神,本来唐王朝就是千疮百孔,唐玄宗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晚清西疆大臣金运昌轶事

清朝后期,明光津里西北两里左右有个新桥村。村旁有一处晚清高官的墓葬,占地约十亩方圆。墓前神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非常壮观。神道前的石柱上有副楹联,上书:功威塞北长城倚,名震神州定国基。此墓主是小金郢的金吾,晚清镇守西疆乌鲁木齐都督金运昌。金运昌是小金郢有史以来出过的最大一位官员,全村及周围老百姓都引以自豪,因金吾是贫苦人家出生,与老百姓有鱼水之情,当老百姓十分敬重他,供奉他为"金吾圣公"。那墓地被称之为"金大人"墓。

吴义能丢官

唐代,招义县(今明光市女山湖镇)有个人叫胡洪,入赘在街南头豆腐坊汪家为婿。这胡洪长得是一表人材、人高马大、宽头大脸,可自古有"人不可貌相,海水可斗量"之说,胡洪好吃懒动,还有个好赌的毛病。汪家豆腐坊是县上有名的汪氏老豆腐。汪老汉膝下有三个女儿,老伴早年过世,老大、老二都先后出嫁了,留着老三意在招个能干的女婿入赘,将汪氏老豆腐手艺传下去。媒婆一说,汪老汉一相就看中了胡洪。这胡洪家境清贫、无钱娶妻,因此,小伙子虽生得漂亮,但二十有五还没订上门亲,入赘汪家当然一百个愿意。
婚后头个把月里胡洪还算好,起早摸黑和老泰山一起经营豆腐生意,妻子汪桂花对丈夫十分满意。一个月过后,胡洪经不住原先一帮酒友赌棍的死磨硬拽,又旧病复发,隔三岔五地出入赌场、酒楼。开始时汪桂花忍着性子,劝丈夫走正道。这胡洪不听,小俩口子逐步不和,多有龃龉。一日胡洪突然失踪了,胡、汪两家都很焦急,四处寻找,可是一个月过去了,音信全无。胡家的老母亲对儿子的突然失踪心有疑惑,认为是儿媳谋害了儿子,就向官府报了案。

聚宝盆

明初,潘村街(今明光市潘村镇)来了一户逃荒人家,男的推着一辆独车,车上有一床铺被、几个陶制坛罐和黑粗瓷碗,女人肚子挺得高高的,看样子又有了六、七个月的身子。小车上还坐着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都是男孩,男的姓华,叫华良,女的姓梁,叫梁花,他们是打山东逃荒过来的。夫妇俩在街东的一个财神庙里安了家。这财神庙只是一间丈把长宽无让无窗的破庙,一尊半人高的木雕财神像,长年无人侍奉已歪倒在一边,厚厚的浮灰已糊住了这菩萨的鼻子眼。
华良和梁花一连两天,扫的扫,洗的洗,将小小破庙的地下、墙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山墙头还垒了口露天灶生火做饭,大人叫、小孩闹,嗨!这就成了一个家了。女人家的心细,她修补了神台,洗净上神像,将财神立在台上,扶摆端正,还买了两炷香,一边拱手作揖,一边祈祷着。一家人和财神爷作了伴。

“孝顺”的仨妯娌

在我的老家,老人们常给孩子们讲着这样一个故事。过去,街东头住着一个六十岁的王老太太,王老太太早年守寡,靠帮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又先后一个个娶了媳妇。王老太太辛苦了一辈子,累得腰也驼了,眼也花了,成了家里吃闲饭的了。没两年,三个儿子被媳妇的枕边风吹昏了头,又一个个另砌炉灶分伙了。王老太太被搁浅了,常常是鼻子一把泪一把,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俗话说:稻怕苞里捂,人怕老来孤。开始左邻右舍有说闲话的:"老养活儿女小,儿女应服侍老。"三个媳妇装聋作哑,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三又推老大,三个儿子推着磨,把王老太太推得团团转。
有一天王老太太的弟弟来看姐姐,三个儿子听说舅舅来了,都怕舅舅骂他们是不孝子,一会儿大媳妇端了碗饺子,一会儿二媳妇端了碗荷包蛋,一会儿三媳妇又送来一锅鸡蛋油饼。舅舅早听说三个外甥平日所作所为,但表面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看着三个"孝顺"的外甥媳妇笑着说:"姐呀!这真是十里无真信,谣言满天飞,听人说三个外甥媳妇孝顺,我很生气,本想搬石头把他们家家的锅给砸了。嗨!耳听不如眼见,这些嚼舌根子的家伙,我再也不听他们瞎说了。"

范十五与金蛤蟆

紫阳山东北不远处有个双山,其实就是两个土丘,在双山脚下,有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叫范庄。这范庄村头住着一个农户范老实,范老实四十岁上才娶了个讨饭女为妻,第二年正月十五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范十五。范十五长到十七八岁时,父母双双病故。范十五变卖了家里所有值点钱的东西,凑钱先后将父母安葬入土。可怜的范十五没日没夜地在自家仅剩的两亩沙岗地里忙活着。
一天范十五正在玉米地里锄田,听到田头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到田头一看是一个黑大汉坐在田埂上。黑大汉双手抱着范十五装有稀饭的瓦罐子,笑眯眯地说:"范十五,稀饭给我吃吧,我有十几年没吃饭 。"范十五感到惊奇,有一连串的疑问:这黑大汉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怎么不认识他?他说他十几年没吃饭了,十几年没吃饭的人怎么能活着呢?憨厚老实的范十五一时找答案。想不通就算了,人家眼巴巴地向你要口稀饭吃是不好拒绝的。范十五也笑着对黑大汉说:"大哥要吃就吃吧,吃不饱待会跟我一道到我家再弄点干的。"那黑汉子双手举起瓦罐"咕咚、咕咚"不一会瓦罐底朝天了,黑大汉抹抹嘴对范十五说:"我也不白吃,我这里有个金蛤蟆给你。"范十五双手接过,不等他开口,那黑大汉又说:"明天你再带稀饭给我吃。"范十五点点头。一阵风吹来,有粒沙子迷了范十五的眼,范十五揉揉眼,再看黑大汉已不知了去向。范十五掂着手中的金蛤蟆足有二两重,心里直犯嘀咕。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石门山

在明光西北30里处有一座东北至西南走向蜿蜒十几里的大山,叫石门山。山的西坡属凤阳县界,东坡属明光市界。石门山虽不算大,也不算高,但相传这里在古代有神仙出没,因此一丘一壑有典故,一泉一石有灵气。这故事也就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花园湖与二愣山

在明光西北与凤阳、五河三县交界处,有一面很大的湖。很早以前叫鹿角湖,后被人叫着花怨湖,现在叫花园湖。每逢夏秋之际,湖中茶花盛开,雪白一片,百里清香。湖边有一座不大的土山,原叫黄土岭,后被人叫二愣山。山上有两眼泉,冬春泉水混浊,夏秋泉水清澈,当地百姓叫它"泪泉"。这湖名、山名、泉名的变化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湖东北岸边有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因村里大半人家姓陈,所以村民叫陈湾。陈湾人靠湖吃湖,家家都会打鱼摸虾,因湖里鱼肥虾多,村里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邻也都和睦相处,朝闻鸡鸣、晚听渔歌。村东头有户人家,男主人叫陈二愣,女主人叫田茶花。陈二愣是个老实人,除了会打鱼摸虾外,还会干木匠活,冬天里冰封湖面,陈二愣就帮家打个桌子,做个板凳,也能找几个盐钱。田荷花心灵手巧,地里活儿样样拿得起,撒网撑船也不比男人差,家里活儿件件操得周,吃干的喝稀的,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村邻们夸荷花漂亮能干,羡慕二愣憨有憨福。

二十媳妇十五郎

宋代,招信县(今明光市女山湖镇)有个县令姓陈,是山西太原人,年近50了,家有一女叫陈兰兰,长得面如冠玉,亭亭玉立,天仙一般。自幼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样样皆精,陈知县视如掌上明珠。

还债

小时候外婆常跟我们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要。谁要是昧着良心巧取别人的财物,那就是欠下了别人的一笔债。今个欠下的,明个是要还的。"外婆怕我们不懂,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说是很早以前,泗县、五河往来于南京的那条古商道,过去叫"江淮中道",就是在这条古道上有个叫"土沛"的镇子,也就清朝后期改名为"古沛",直到现在还叫"古沛"的那个集镇。别看镇子不大,可一条东西街道有半条街都是南方过来的商人。其中有个打油的,原是浦口人,姓蒋,不知叫什么名字,小一辈人都叫他蒋老板,同辈和长辈人称他蒋蛮子。这蒋蛮子好手艺,他打的麻油,一是清亮,二是纯香,夏天浇在小菜上,光闻那香味,就能增加食欲。他在镇上干了近二十年了,人缘好,生意做得也精,加上这南北商道上贩子们也就认准他家的油,所以生意十分火红。就在他家一墙之隔,有个做杂货生意的店铺,老板姓赵,也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是北方人,同辈和长辈都叫他赵侉子。这赵侉子讲话有点冲,好抬死杠子,人缘也不太好,生意做得也小,家境不算宽裕。因和蒋蛮子是紧邻,两家又都是外乡人,相处的也还算好。蒋蛮子常常接济赵侉子。赵侉子也偶然回敬一些针头线脑的常用东西给蒋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