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历事练心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能——离苦得乐,都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主要从离苦得乐的本能中生出来。你对苦的感受越深,压力越大,危机感越强,内心就会越容易有动力。

古时一个人很穷苦,但也能维持,如果有机会能够改变现状,他一定会努力。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一个贵人告诉他,在这堵墙的另一边有一堆金子,只要翻过这堵墙,你的命运就改变了。他听到后非常兴奋,努力地去翻跃那堵墙,但没有经验的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翻过去,每次还要吃苦头,因此,翻墙成了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时间久了,他开始讨厌翻墙,甚至对墙外的那一堆金子的希求也越来越淡,安于现状,还开始抱怨老天不公平,为什么自己这么苦,做什么事都有障碍,他多么希望事事顺心如意,多希望那堵墙消失。突然有一天,有一群狼向他围过来,他无路可逃,唯一的逃生之路就是这堵墙,情急之中,他使尽全身力量,一下子翻了过去。于是,他得到了那一堆金子。

每个人都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就像墙那边的一堆金子。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的愿望越大,你的阻力就越大,关键你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你能否超越你眼前这堵“墙”——你自己。不能突破自己,你永远会感觉处处坎坷、困难重重;能够超越自己,外在的困难就会变成历练、成长的助缘。

心灵鸡汤:修得一颗柔软心

1

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香味;我的每一个行为都犹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因为我深信,一个作家在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介入。

2

日本曹洞宗的开宗祖师道元禅师,传说他航海到中国来求禅,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只得到一颗柔软心。

这是令人动容的故事,许多人认为道元禅师到中国求柔软心,并把柔软心带回日本。其实不然,柔软心是道元禅师本具的,甚至是人人本具的,只是,道元若不经过万里波涛,不到中国求禅,他本具的柔软心就得不到启发。

柔软心不从外得,但有时由外在得到启发。

3

学禅的人若无柔软心,禅就只是一种哲学,与存在主义无异。

柔软心并不是和稀泥一样的泥巴,柔软心是有着包容的见地,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

4

有人问我:“为什么草木无心,也能自然生长、开花、结果,有心的人反而不能那么无忧地过日子?”

我反问道:“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无心的呢?你说人有心,人的心又在那里呢?假若草木真是无心,人如果达到无心的境界,当然可以无忧地过日子。”

心灵鸡汤:炼狱磨心

2012年,我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张文敬先生一行,来到北极、赤道和南极,就是想证明哪一年都是好年头,都可以很快乐。

途中,我们要经过“魔鬼西风带”的德雷克海峡。距离航程还有4小时时,领队就拿了一大堆晕船药铺在了我的桌子上。

“如果不吃会怎么样?”我决定试试。

穿越这条传说中的“死亡海峡”,单程37小时,往返一共74小时。

漫漫长路,我什么也干不了,只能躺在床上看王阳明的《传习录》——从小便读过,却一直不甚明白的书。船剧烈地晃动,领队铁青着脸:“你中奖了。我来过5次,这是颠簸最厉害的一回。”我不去看晕船药,继续啃书,还拿笔去画,留出一串心电图似的痕迹。头痛欲裂,恶心干呕,我突然翻到陆澄的故事。

陆澄在外修行,家中小儿病危。路遥难归,他忧心如焚。王阳明安慰陆澄:“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平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刻磨炼。父子之爱,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一般都认为天理当忧,但忧苦太过,便不得其正了。”

所以,凡人这颗心多情善感是一边,坚忍磨砺另一边。要顺应天然,识得心体,就不可偏颇。

心灵鸡汤:善恶是一种抉择

抑郁症是令人同情的精神疾病。张国荣因抑郁症跳楼,12年后,变老的影迷歌迷仍和当年一样思念他、痛惜他。但同为抑郁症患者的德国飞行员卢比茨因无法解决个人精神问题,驾驶民航客机撞山,拉一飞机的人做自己的垫背。这是阴险的谋杀,不是自杀,人性low到十八层地狱里,令人鄙视加憎恶。

抑郁症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与非正常死亡也没有必然联系。达尔文、林肯、丘吉尔……很多杰出人物据说都曾深受抑郁症的折磨。一个寻死的人是独自了断还是拉着无辜者一起死,其实与疾病没有直接关系,乃是属于人性善恶范畴的问题。而人之为人,究竟本善还是性恶,古往今来,似是一个永不会停止的追问。

孟子是相信性善的。《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生性善良,就像水天然会向低处流。孟子将此称为“良知”“良能”。《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即承孟子这一思想而来,国人浸淫久矣。儒家讲求“仁政”和“教化”,性善之说是一大理论根基。

心灵鸡汤:闲与忙

“闲”字,古代人是怎样写的?繁体字写为“閒”,原来是在门里望见月亮。多美!让人想起有月亮的晚上,晚风清凉,秋虫唧唧,月光如水水如天,一位绮年玉貌的女孩倚在门前,抬起头见当空皓月。

古代的月亮,是最诗意的一枚。它被诗人别在衣襟上,被画家描绘在宣纸上,被女子纤纤玉手绣在素绢上。

闲,原来和月亮有着扯不断的情思。

作家董桥先生说:“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清明而透彻。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道理皆不相同,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你我心灵的角落。

早春时节,柳丝如烟时,梅花还在枝头笑意盈盈。约三两知己,去江畔寻梅,水边品茗,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一生有三两个赏心之人,知足了。桌上清茶几盏,手边有一本知堂先生的书。他写品茶的文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散淡、从容、安静的心。

心灵鸡汤:生命的梯子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第三极》,让我们领略到青藏高原的深邃和辽阔。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力的极地地带。

在第一节“生命之伴”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专门从事青藏高原雪豹研究的美国人乔治·夏勒博士与助手驱车行驶在海拔6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当行驶到当雄一条路段时,他们突然发现一些西藏男女老少正在马路上弯着腰不知在捡什么东西。

夏勒博士将车停了下来,走下车,看到他们捡起马路上一只只毛毛虫,放在随身携带的帽子里、篮子里、盒子里、手绢里。他们捡得小心翼翼,好像生怕弄疼了那些毛毛虫。

夏勒博士好奇地问,你们捡这些毛毛虫干什么?

一位西藏小姑娘抬起头,脆脆地回答道,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这些毛毛虫都爬到马路上来了,我们要把这些毛毛虫送回到草原上去,它们在那里就会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了。它们都拥有一个美丽的生命,如果不及时将它们放回到草原上,它们就会被汽车活活轧死!

夏勒博士这才明白,原来这些西藏男女老少是在拯救这些毛毛虫的生命。夏勒博士是一名长期研究西藏雪豹的专家,他这是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不禁十分震惊。少顷,他弯下腰,也捡起地上一只只毛毛虫。

助手在一旁看了看表,着急地催促道,博士,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走吧,不然要耽误我们进山考察雪豹了。

心灵鸡汤:平淡就好

自古以来,人间万事,经历多少风云变幻,桑田沧海,许多曾经纯美的事物,都落满了尘埃。任凭我们如何擦拭,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色彩。纵然是万里青山、百代长河,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有所转变,留下命定的痕迹。唯有那剪清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一如既往,不为谁而更改半点容颜。

也许一生真的不长,但是亦可不必仓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尝遍。不如在缤纷的红尘里,留一份从容,把颜色还给岁月,把纯粹交给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删繁就简,弃假留真,舍恨存爱。如果可以交换,那么让醉者醒来,让醒者醉去。或许这样,就可以彼此相融,像一坛封存的窖酿,兑了半杯花露,浅尝一口,浓淡相宜,素净清芬。

从此,做一个慈悲的人、平淡的人。在黑暗中,你做他光明的拐杖;在风雪中,你做他温暖的炉火。寂寞时,你给他花朵一样的微笑;孤单时,你给他大海一般的襟怀。那么,让我们都做一张丝薄的纸吧,在水墨中清浅、缓缓洇开的,是尘世中最简单的幸福。

没有禅意的开始,亦无须禅深的结局。

可我知道,每个人都愿意去一次南山,折一束霜菊,住一夜柴门,之后回到烟火世俗,看尽春花秋月,经历生老病死……

我们都是红尘过客,背上的行囊,装满了世味,沉重得压弯了腰。这一路仓促地拎起,到离开的那一天,却不知道该如何放下。

心灵鸡汤:守候幸福

抬头,踮脚,这才是仰望幸福的角度。

很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单纯,没有很多的碎念,性情温和,与人为善。

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美好的开始,但很少有圆满的结束。生命中的每次邂逅,我们都希望可以走得远一些;每一份爱情,都渴望是天长地久;爱上一个人很容易,或是一个微笑,或是一句关心的话语。而维护一份感情,却不易。

若是人生都可如初见,这世上该会少了多少憾恨。

相遇时,问一声:你还好吗?回答总是说还好。或许不好,或许真的还好。有些事情,自己懂得就好。

想来其实不管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可找到满意的借口。人们常说的有缘无分亦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只能自我安慰。时常看着天空,想看看天尽头有没有天长地久,海的那一边,究竟有没有海之角。即使真的有一天,天已荒,地已老,我们是否还愿意悄悄地守候?

心灵鸡汤:人尘俱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隐秘的地方,价值连城地捂着,一直捂过好多年。

对于生命来说,能够打败岁月的,恐怕就是这个秘密了。钱和权带不进坟墓,但秘密可以带进坟墓。

一个人的一部心灵史,就是隐藏自我秘密的历史。而打破和撕开它,引发的必然是一场革命。

所谓革命,其实是一次情深意切的投降。把所有的秘密都倾倒给一个人,像扔掉所有的垃圾,亦若奉上全部的珠宝。一个把秘密都拿出来的人,倾尽的,是精神的全部。

在倾听的对象那里,你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对方懂你。这种懂,是陌生的亲切感,是恍若隔世的通畅感,是激荡的痛,又是喷涌的快乐。你一下子空了,也一下子安静了。然后,万籁俱寂,风烟俱静。

不能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人,有些秘密就只好一辈子烂在肚子里。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释放一个秘密,需要一次机缘,而保守一个秘密,则需要一场人尘俱老的修行。

在物质喧嚣的年代,很少有合格的灵魂。

合格灵魂的标准有二:一是崇高,一是丰富。物质,是崇高的敌人;喧嚣,会迷乱了丰富的层次。合格灵魂的底子是干净的,也是清静的。

崇高的内在是良知和正义,丰富的内在是情趣性和层次性。前者以人情来统摄,后者用诗情来引领。

不公和不义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的是制度的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

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他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

所以,看见不公,我们要警惕制度;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