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元节是民俗还是迷信?

中元节也称“鬼节”,有人认为中元节是“封建迷信”而对它嗤之以鼻。传统悠久的节日如今变了味儿,那么美文故事小编今天就来说说中元节是民俗还是迷信?

以“中国情人节”的名义,今年的“七夕”热闹非凡。

“可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七夕原来并不是情人节。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影后,还有一个尴尬的“中元节”呢?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它却悄无声息。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中元节”?明天,它是否会彻底销声匿迹?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后人对先人的感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须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

中元节是如何消失的

上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文革”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祭祖:祭祀五代以内先人。

放荷灯:以为先人引路,荷灯又叫河灯,样式很多,普通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河灯。

灯会:即小孩举“莲花灯”游街。

送羊:此说源于沉香救母,沉香劈山后欲追杀舅舅,二郎神无奈,只好许其每年中元节赠羊两只,因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都姓杨(羊),且羊通“祥”,舅舅送羊遂成节俗,但真羊太贵,送不起,多是送面做的羊。

大型法会:主要是请宗教人士超度亡灵,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超度仪式后还要烧大法船,逝者家属将送给逝者的衣服、纸钱等放到法船上,一起焚毁。

该不该过中元节?高巍: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同意

我认为应恢复中元节,因为它积极的内容远多于消极,感恩、孝亲、敬祖等,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过去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太同意,什么叫封建?封建指“封土建诸侯”,是政治词汇,与文化关系不大;而“迷信”是指盲目地相信,中元节强调感恩,这怎么能说是盲目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必须学会宽容,要允许价值的多元。如今每年中元节,北京许多路口都会有人烧纸,追念先人,这说明传统可能会被淡化,但绝不会消亡,但从具体行为上来说,这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对人们这种心理需求予以正确引导呢?比如组织一些公祭,或集体放河灯等。

对于中元节传统,我们不能一面无视它的存在,一面又以各种理由来屏蔽它,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

翟鸿起:曾经盛行,现在不宜提倡

中元节在老北京确实比较盛行,但我认为现在不宜提倡,毕竟它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迷信等。此外,在过去也不是人人都过中元节,至少没端午节热闹。

如今我们恢复了很多传统节日,但舛误颇多,因为我们文化存在一个断层,人们对于历史并不真的了解,想当然、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

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就完全不靠谱。此外清明节也不对,过去清明这天没人扫墓,而是在城里举办大型法事,扫墓是在清明前后10天进行。在南方,如今祭奠先人的风气日渐热烈,这不单是文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类活动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也更虔诚。这是不是迷信呢?我看不能绝对化。

如今很多想法大家可以说、可以探讨,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逐步学会了尊重,但具体到中元节,我认为暂时还不宜提倡。


中元节是民俗还是迷信?相关祝福语

中元节诗词

中元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极富传说色彩,在南方中元节也成为鬼节,每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有关中元节的诗词有很多,…

描写中元节的诗词

【描写中元节的诗词】1、《中元见月》(明)边贡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2、《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

中元节出生的名人

七月半是中元节,大家知道哪些在中元节出生的名人吗?美文故事小编为您介绍,欢迎阅读。7月15鬼节出生的名人:1606年——伦勃朗,荷兰画家(1669年逝世)1930年——雅克·德里达,…

中元节传说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是缅怀逝去的亲人的节日,究竟有哪些传说呢?跟着美文故事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元节传说”吧!更多中元节信息请关注美文故事节假日栏目!【中元节传说一】七月半,也叫中元节。关于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阴阳相通,祭祀逝者,怀念亡灵。下面是美文故事的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元节的习俗,更多中元节的习俗请关注美文故事节假日栏目!1、七月半做普度中元节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动虽在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故事

中元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鬼节、七月半,那么你对中元节有哪些了解呢 ,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以下是由美文故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元节“鬼节”:看似迷信却也有科学依据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鬼节,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过这种说法,还有一些人觉得这是迷信就想把中元节抹除掉。但是美文故事小编想告诉大家,看似迷信却也有科学依据,欢迎阅读。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俗称的七月半、“鬼节…

从中元节谈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改变

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都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遗忘,但是今天美文故事小编带来一篇文章,从中元节谈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改变,欢迎阅读。从中元节谈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改变农历七月十五,传统的中元节,即俗称的“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