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简介

更新时间:2024-02-25 11:26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

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

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

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

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

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

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

……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

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康熙十七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

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

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

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

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

“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

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

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

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

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

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

“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

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

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

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

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

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

《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陈恭尹相关资料

陈恭尹的热门古诗

虎丘题壁(虎迹苍茫霸业沉)

【虎丘题壁】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萧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崖门谒三忠祠(山木萧萧风更吹)

【崖门谒三忠祠】
山木萧萧风更吹,
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
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
江山无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
畏向苍苔读旧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