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信大家都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所以它们的特征是一样的。在古代,诗词是诗人用来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艺术。阅读经典诗句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字词的用法,那么,你有没有收藏过几句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列为近代曲辞,所收白居易、刘禹锡之作都是七言绝句,与五代、宋以后的长短句不同。

2、借问:假设的问话。

3、何似:哪里像。

赏析:

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这里江潮与海水的描写,意义有三。其一是为了扣住题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内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样不平静;其三,江潮与海水事实上并不像君情与妾心,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这样的描写可以显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对爱情的执着。相恨不如潮有信是责备男方的久出不归。封建时代,男子重利轻别离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经商或仕途,很多人抛下自己的妻子、情人远走他乡,久出不归,使很痴情的少妇独守空闺,自怨,自怜。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就是反映了这种情况。海水朝潮夕落,终始有信,潮有信而人无情,两相对比,愈加显出男子的负心薄情。也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多情。所以末句说相思始觉海非深。原来她对那个无情薄信的男人是又恨又爱,愈是恨其不归,相思之情也愈是炽烈。故深沉如大海,也终不如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深了。

作品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很成功。虽是短短四句话,却借助于江潮与海水这两两意象,在反衬、对比中,把女子心理变化的转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相关句子

周邦彦:浪淘沙慢

《浪淘沙慢》周邦彦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

欧阳修:浪淘沙

《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释:1、把酒:端着酒杯。2、从容:留恋,不舍。3、…

柳永:浪淘沙慢

《浪淘沙慢》柳永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依旧有很多人喜欢写诗词。诗词的写作要求是需要诗人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阅读经典诗句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字词的用法,那么,你会不会也去写诗呢?…

浪淘沙刘禹锡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在生活中难免会需要用到诗句的地方,诗句是诗词中的一部分。诗词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赋、比、兴这三种。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审美修养。那么,…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相信大家都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所以它们的特征是一样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学。想要提升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可以阅读经典古诗词。那么,…

白居易: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释:1、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的古诗1、《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之一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之二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2、《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忆江南白居易

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与元九书》1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18、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