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清明节

清明节祭英烈寄语

【清明节祭英烈寄语】

1.不忘牺牲为国殇,而今民富国强盛。巍巍青山作见证,鲜红旗帜血铸成!

2.“英烈”,看到或者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一种内心深处的敬意油然而生。前辈为了实现梦想流血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没有理由懈怠,更要为了中国梦努力奋斗。

3.为了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你们努力战斗。今天,你们的努力成功了。

4.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没有前人的奋斗哪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请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永远记住先辈们,记住和平来之不易!

6.先烈们的热血让国旗更红,先烈们的壮举让祖国屹立,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缅怀先烈。又是清明时节,向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永远不忘那些在战场上飞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

8.怀着崇高的敬意,去祭奠革命先烈,向他们学习。

9.网上祭英烈,悼念烈士英灵,振兴中华,建设富强社会,民族复兴中国梦!

  10.祭奠先烈,不忘忠魂,努力实现中国梦!

11.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勿忘他们的卓著功勋。

清明节放假安排

2018清明节放假安排

查看放假日历可知,2018年清明节是4月5日。

4月5日、4月6日、4月7日放假,共三天。4月8日(星期天)上班。

清明节放假的三天时间里高速公路通行免费。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清明节和清明节节气的区别

【清明节和清明节节气的区别】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关于清明的诗歌有哪些

关于清明的诗歌有哪些

清明节诗歌一:

又是一年清明节

作者:王情水

又是一年清明节

天沉沉 雨蒙蒙

飘落发丝间晶莹的水珠

苍天泪

微风凉 心潮湿

天地两行路

泪行行 结相思

杨柳绿丫渐出头

延续着

昨日落叶的 轮替

杏儿花枝满头

浅淡的 白粉色

花瓣落满地

延续着

花开花落的 生息

白茫茫 寄哀思

今非昨 昨非今

同安

唯努力与幸福

可天地同笑

清明节诗歌二:

清明节

作者:飘在云中央

轻盈,醉在这无助的尘世

点一烛清香

膜拜一生的寂然

闪烁间

回忆打开,排山倒海

层次分明的年轮

回应着无情的钟声

清明的泪眸,清明的心灵

在清明节里,静默,安心

清明节诗歌三:

清明节的哀思

作者:流波艾菲

没有比被每一个人牢记

更盛大的祭礼。

屈原故乡清明节的习俗

【屈原故乡清明节的习俗】

在峡江屈原故乡乐平里有一个神密的传说,战国时期(公元前340——278年间),屈原之姐女媭为了医治百姓疾病,寒食节时,日常攀越五指山、攀登女媭洞,用灵牛耕地的撇绳,演变成千丝万缕的葛藤系在腰间,从五指山的顶峰荡向十里之外的九岭头,一会儿从九岭头荡向二十里之外的大老岭,又一会儿从大老岭荡向峡谷万丈的板仓灵牛山,再一会儿从板仓荡回了高不可攀的女媭洞,女媭悬于绝壁,摘取香花百草,为贫困百姓义诊的纪念活动动。人们为了模访这一有趣的纪念活动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悬空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杜甫《清明》诗中:“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聚合寒食节又临春分好节气。主要的活动是祭祀、祭祖,文化底蕴丰厚,遂形成了今日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中华民族极重视伦理、道德、文化,认为行孝义是人本精神、民族精神。这一优良传统是值得延承的、值的发扬的。

扫墓行孝义

扫墓是主题,因为在清明节这一天是祭奠亡灵的日子。中国传统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称上坟、扫墓、祭扫。为故人的坟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尘,再摆些贡品鲜花等。或是远去的先人,或是刚离别的亲友,到清明节时,来到他们的坟前表示悼念之情思念之心。人生即意味着生死,岁月转换,回头便是年轮。缅怀故人,孝敬亲长是美德,让我们一起施行。

清明好时节

《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这时的天,不躁不寒,春风盎然,宜居宜行。去掉春冬的冷意,人们这时开始活动起来。农民伯伯开始犁他的田,种瓜种豆,种上新鲜的蔬菜;而闲适的工作人群可以带上孩子,扫墓踏青,插柳栽树,做一些有意义而又愉悦身心的事情。清明节的习俗自古有很多,荡秋千、放风筝等皆可效行倡导。

延优良传统

清明节祭诗十四首

【清明节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

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

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

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轻红沾雨不胜衣,

才回倦眼又迷离。

情到伤心频无赖,

始信清明断肠期。

其五

漫见新柳娇眼垂,

疑君逸影踏风归。

回眸映雪成千古,

染尽湘竹无计追。

  其六

风吹残杏舞絮轻,

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

哭君泪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听春愁不堪,

初晴天气泣容颜。

清明节青团怎么做

清明节青团怎么做

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食物。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青团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不仅美味制作起来也是比较简单。小编整理了几种做法,以供参考:

清明青团的做法1

材料

糯米粉280g,小麦草(绿叶菜汁)650g(220g),红豆400g,黄油30g,冰糖106g,水900g,玉米油18g

做法

1、红豆洗净,泡水一天后,锅里加水烧开,转小火焖4小时。

2、将小麦草洗净,用榨汁机榨出汁后,烧开保温。

3、红豆关火后过滤可以喝红豆汤,根据个人喜欢,可以将红豆去皮,也可以不去皮,再用绞肉机打成红豆泥。

4、红豆泥放锅里加入黄油及冰糖,不断翻拌至炒干,就成豆沙了,装盘待凉。

5、都准备好了后就可以上称称出水磨糯米粉的用量,再加入80度温度的麦草汁拌好。

6、然后加入玉米油揉光滑,再分等份大小揉圆,压扁,也可以用擀面棒擀。

7、将25g的豆沙包入55g左右的皮里粘好揉圆。这个配方的量一次做10个。要做多点的,可以根据配方多加点量就行了。

8、蒸锅里垫上油纸防粘,将青团放蒸锅里蒸15分钟即可。

第一个清明节扫墓的是谁

第一个清明节扫墓的是谁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查看日历可知,2018年清明节是4月5日。

2018清明节放假安排是4月5日、4月6日、4月7日放假,共三天。4月8日(星期天)上班。

放假这三天时间高速通行免费。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说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