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重阳节

重阳节习俗和来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吗,美文故事小编整理“重阳节习俗和来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重阳节习俗和来历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快到了,跟美文故事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诗词吧!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___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有关重阳节诗句有哪些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以下是美文故事小编为您整理有关重阳节诗句有哪些,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美文故事查看。

  (唐)白居易《陵园妾》

陵园妾,

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

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

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丝发落丛鬓疏,

红玉肤销系裙缦。

忆昔宫中被妒猜,

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

中宫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

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徘徊,

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

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

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

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

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

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

犹闻不啻三千人。

(唐)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解析重阳节的来历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九九重阳,来历是什么?又有些什么传说呢?下面是美文故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更多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请关注美文故事节假日栏目!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重阳节的来历300字

又是一年的重阳节来临,美文故事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重阳节习俗和重阳节来历,仅供参考。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诗句集锦

《重阳节诗句》是由美文故事的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来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这天的特殊寓意来怀古赋诗,因此产生了不少的好诗句,下面就和美文故事的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节的来历风俗

又是一年的重阳节来临,美文故事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重阳节习俗和重阳节来历,仅供参考。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跟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句)

重阳节习俗不一,但最主要的为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等,节日里的诗句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有传统情节的人民都会在这天写下几笔,为这个传统的节日增添一份浓厚的中国气息。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写重阳节的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写下的诗句成了千古传诵的代表性诗作。美文故事节假日频道为您搜集整理了一些优美的重阳节诗句,希望在这个节日里,能为您提供帮助。更多有关重阳节有关的信息请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