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关于反思的文章

一位印度工程师在中国的见闻,值得每个国人反思

一位印度工程师在中国的见闻,值得每个国人反思

一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孟莎美称,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中国人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玩ipad,而很少用于静静地看书,这让她感到很担心。如果只是发展而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宁可慢一点,松一下……

全文如下: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反思我与人相处失败的地方

反思我与人相处失败的地方

文/MagicNotes

这是我曾经与一个好朋友关系破裂的故事。

一开始我们只是同事,因为我这个人对人比较亲切,慢慢他就和我熟络了。在一段时间里,我们相处得非常好,甚至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我们双方都认为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后来他与我相处的时候变得得寸进尺,跟我聊天说话时也慢慢不注意、变得不中听,也开始做一些过分的事。但大部分我都没在意,与其说没在意,其实说忍下来更为贴切。然后他的这种行为就更加变本加厉了,甚至乎,我的一些别的朋友都开始对他有意见了,说这个人怎么这样啊(具体的坏话就不说了),后来一次他触到了我的底线,我们闹矛盾吵了一架,于是我们关系就变淡,互相不理睬对方了。他吵架的时候几乎失控,说了一些过分的话,彼此都挺受伤的。

过了一段时间,他道歉了,我性格也是老好人,就原谅他了。但遗憾的是,没过多久,他又变回以前那样了。而且,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后面大家估计也猜得到,我们又闹矛盾了。我第一次这么厌恶一个人,我对他那么好,那么容忍他,他竟然对我那么过分,那么得寸进尺。后来我们的关系就淡了下去了。

心情随笔:少抱怨多反思

今天在驾校练车时一个同学一直抱怨教练偏心,我直接问她原因是什么。她没给明确答复,还在抱怨不停。我不客气地对她说:你有没有想一想你自身的原因,你们一同学的两人比你开车稳重,人家还是天天来练车,你开车如同儿戏,一停就是半个月,如果我是教练我也不会教你很多的。耳根终于可以清静了,可是没几分钟抱怨声又如跗骨之蛆挥之不去。其他学员都不愿同她理论,我也懒得和她辩解,我觉得就她那样的态度,想几天学会一两个项目有些天方夜谭。不善于总结自己不足的人很难有长足的进展的,因为她总觉得自己没有不足之处,既然自己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就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已有习惯,不想改变自己何来的进步。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他不去思考自己失分原因,而是一味地抱怨老师埋怨改卷者,还不停地为自己开脱。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他运气好,考的不好是必然,而且会一次不如一次,因为他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既然什么都一看就懂那何必听老师在耳边唠叨。一个抛弃老师的学生只有被新知识抛弃的结局等着他。不仅仅是学东西,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老是说老王对不起自己老李亏欠自己,从不考虑自己是否做得让人满意,那我们的交际圈很虚无缥缈,也许一生都没有知心朋友。我觉得自己在抱怨之前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也许不会有坏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