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观后感范文

古汉台参观观后感

古汉台参观观后感

文/张婠婠

今天,我们全班组织去参观了古汉台。

一进门就有一座楼,叫作“望江楼”。据说在过去,站在楼上,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继续向前走,就看见一棵大树,听说四百岁了。还有一棵一百五十岁的树,每年都会开花。

接着我们向前走,来到一个水潭边,我们站在石拱桥上,桥下的水里有鱼,有白色和红色,鱼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漂亮。最后我们来到石门洞,石门洞里有十三块石碑,这十三块石碑是当时修建石门水库从石门隧道移过来的。上面刻着很多的字。最有名的是“衮雪”两个字,“衮”字没有三点水是因为借用了褒河的水。古汉台里还有一块石头,这石头碧绿碧绿,我们叫它绿石。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回去的时间就到了。通过这次参观,我增长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老师组织了这次活动,希望以后还能经常地参加。

《奇幻森林》观后感

《奇幻森林》观后感

文/林小倩

《奇幻森林》讲述关于男孩毛克利是狼孩,在森林中发生的事情。故事的开端是他的忠实的朋友黑豹为他选的狼族做他的家人,保护他。但是老虎要捉住男孩。发展是毛克利不得不离开狼群,开始在森林中冒险。被犀牛保护逃过老虎,却遭遇到泥石流。还差点被蟒蛇吃掉,是乐观开朗有点懒的大熊救了他;他与大熊快乐地生活到一起。还曾经救过陷进坑里的小象。但是好日子总是那么短暂。被猿类抓到了猴子庙,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得知狼群首领为了保护他,被老虎打死了。激起了人孩儿心中的怒火。

高潮部分是他用让动物们非常害怕的只有人类才有的红花——火来攻击老虎。也引起了森林火灾。但是最后关头毛克利把火把扔到了河中,而动物们团结起来一起帮助毛克利与老虎决战。

结局是毛克利用人类的智慧打败了老虎,让老虎终于还是死在了红花中。

故事中有几点我注意到的地方:

动物们的特点:象神,动物们见到象群是要膜拜的;袁尊,巨猿是称王的,猴子猴孙众多;还有虎戾,它的怒吼,暴戾简直让人唏嘘;熊顽,最让人感到轻松,在紧张的情节中缓解自己的情绪;豹机敏,这里的黑豹是最忠实的朋友;狼慈,我们曾经听说过“狼孩”,能看出狼慈,一个狼母亲给予人孩儿的关爱。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观后感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观后感

文/丁舒逸

当看完《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时,我感觉,很怪。我感觉我好像都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懂。

所有人都害怕死亡,不敢去面对。可是大家,也都知道,所有人都会死,但他们从来不会提起,也不敢提起。我也是一样,也感到害怕。慢慢的,我开始迷茫。那既然人最终是会死的,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我走进莫里的生命时间,逐渐发觉――这个问题其实很傻,活着也有许多美好快乐的事情。对于莫里来说,是跳舞、按摩,对于我来说是美食。

当我在看到米奇为莫里快死了而伤心痛哭时,我感觉,眼睛有点酸酸的,同时也感到好奇,是什么使他那冷漠的心温暖起来。许是莫里吧,他相信爱,相信爱会赢。

米奇曾经说过:“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所谓,向死而生。

是啊,当我们都明白最后会死,且坦然面对。那时,我们就会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做有意义的事情,明白如何去活,去生活。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过,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我们也会明白,死亡能结束生命,但不能结束感情。当很爱的人离开了,如若伤心,那就哭一会儿,不哭了,去做其他事,从现在起,开始珍惜起身边的人。

从现在开始,认真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忘初心谈何易——电影《拯救圣诞记》观后感

不忘初心谈何易——电影《拯救圣诞记》观后感

文/尉迟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吗?70后的很多人会回答:想当一名科学家,或者相当一名文学家,或者相当一名解放军,想当一名医生,想当一名新型的农民(我有个小学同学真想当新农民,他现在是一名厨师长)等等。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希望能够长大之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长大之后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败类。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所不齿的人呢?因为他们背离了自己的初心。有的犯罪者会说自己是因为环境所迫,因为没有钱,所以去抢去偷。但是没有钱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去犯罪?所以人的犯罪和社会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不过主要是自己的意志力是否坚定。

我觉得人生很大的悲剧,就在于自己活成了小时候所讨厌的人。前几年在反腐斗争当中落马的某个“老虎”,说自己从小就痛恨贪官,想当一名清官,但是最后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为一名贪官,成为一名小时候所痛恨的人,这种人背离了初心。

小时候的梦想总是纯洁可爱的。我们对生活的渴望,就是能够吃上白面馒头,能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能够坐上汽车。慢慢的,这一切都实现了,我们仍然觉得自己不幸福,是因为新环境产生了新欲望,而新欲望如果不加以节制的话,就会使自己产生更多的痛苦。

《八十一枚金币》观后感

《八十一枚金币》观后感

文/吴桂荣

今天看了电影《八十一枚金币》,我控制不住泪水,一直擦拭也擦不过来,索性任它流淌吧。

我带孙子五年了,我儿子调到外地工作,每年都回不来几次,与家人团聚得较少。

一旦儿子回来了,他与孙子拥抱,我都不敢直视。孙子非常懂事,大人说话,他在一旁假装玩,如果听到他爸爸又要走了,极为失落。

儿子走了,我偷偷擦眼泪,孙子眼睛可尖了,他哄起我,“奶奶不哭,你一哭,大家都不开心!”说着,他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我的心碎了,抱起孙子哭成一团。他想爸爸,我也想儿子呀!

《八十一枚金币》电影,讲的故事太现实了,每个情节都扎心,能够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看到丫丫千辛万苦攒够了八十一枚金币,她去迎接妈妈,一步一步奔跑,眼看就要扑到日夜想念的妈妈怀抱了,我的心一阵阵颤抖……

学校展厅观后感:有志不在年高

学校展厅观后感:有志不在年高

文/王楠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注定是一个丰收的时节。在满园浓郁的桂花香中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场电影海报展。

我满怀着好奇心走进学校展厅,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影院内四周整齐地挤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海报,既有色彩艳丽的彩色海报,也有朴素大方的黑白海报;有透露时尚气息的现代海报,也有古朴且颇具历史感的老海报。剧院内人头攒动,却异常的安静,我猜想大家应该都和我一样被这琳琅满目的各色海报深深吸引了吧!

展出的每一张海报都经过精心装裱,上面一尘不染,就算那几张最年久的黑白海报也不例外,看起来依然那样崭新。这一定是有人对它们爱护有加吧。不错,他就是这些海报的收集者——梁柏康爷爷。

梁柏康爷爷年过八十,戴一副古朴的大眼镜,虽然满头白发,却精神十足。他这一辈子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干电影工作40多年,直到退休。可退休后,他仍投入到了电影海报的收集行列,才使我们有了这次看海报的机会。

电影《保持通话》观后感

电影《保持通话》观后感

文/文子

前不久看了古天乐、大S、张家辉主演的《保持通话》,很不错的片子,建议大家都去看看。

很久没看古天乐的片子,上一部应该是看他演了一个吸食海洛因的瘾君子,具体是哪部电影忘了,我也不愿意记。这次,他演了一个“男人”。影片讲了一个设计师因为弟弟遭绑架的事,女主角被他们关在一间木房中,她利用所学将一部砸坏了的电话接通,打给一个陌生人求救。我想到的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帮助素未谋面的人,答案显然很简单。我曾经遇到过一件事,那是一年前,我去杭州买电脑,回来时女朋友的钱包丢在车上。当时并没有人在意,连她自己都没发觉,晚上她突然打我电话,跟我说有人打电话过来说捡了钱包,我想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但那人好像含糊其辞,说到报酬之类。我开始觉得恶心。作为男人,我有必要帮她解决好这件事。我要了号码,跟他说了很多好话,以诱其上钩。我不想把这件事弄糟,因为他如果愿意把钱包还回来,也是件好事。费了很多口舌,他终于愿意交出钱包,我也答应要给他“意思意思”。结果花了一百块钱了事。经过这件事我发现这世上好人是很少的,当然我也相信坏人也不会很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抱着赏玩的态度。

《佐伊》观后感

《佐伊》观后感

文/雪儿

德雷克·多雷穆斯导演的《佐伊》这部电影剧情是人类和机器人的恋爱故事。

一个开发人工智能的公司,钻研于人类关系市场:一是研发了一类测试伴侣之间合拍度,通过伴侣之间的爱好喜乐进行匹配,测试出两人最后成为伴侣的概率;二是开发完美合成人,完全适合不同人群的伴侣;三是开发情感药,双方吃了荷尔蒙改变,在药效八小时内,彼此看着都很对眼坠入爱河。

一直为这个单位工作的佐伊爱上了合成人的创始人科尔,在和他交往中,她才晓得自己并非人类,而是第一个合成人,有着人类所有的特征除了流泪。交往过程中科尔觉得合成人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种情绪,他们分开了。分开了,各自吃着情感药,但是却发现再也不会有那种激情了。尽管后面开发了二代三代佐伊,相同的外貌,更聪慧和体贴的个性,都不能让科尔觉得能够弥补心中对佐伊的抱歉和爱。

面貌可以复制、个性可以输入、思想也可以输入、但是情感还是会因为点点滴滴的交往沉淀发生改变,佐伊就是独一无二佐伊,是无法复制的。

电影有演一间声控室,能把声音转换成图像,它能听见你的呢喃声,佐伊和科尔在互相说着“我爱你”时候,五彩缤纷的色彩在空中绽放……如果有爱,机器人都会流泪。爱,能改变一切

《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观后感

文/热粥

今天是第二次看《冈仁波齐》。上次看是一年前,同样是看完感动得一塌糊涂,对“信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但一年过去了,除了生活给予的教训,让人无奈地接受某些现实,调整心态平抚情绪,继续每天平淡无奇的日子外,似乎别无更多的改变。

但心中想过、念过的东西,就成了思想的一部分,虽然会遗忘,在不经意的时候有时又会漂浮在眼前,作为宽慰自己,或未来可以憧憬的一部分。或者说,当回想起曾经希望憧憬过的场景时,竟然也会产生一种自己似乎已经历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和自己很久之前曾经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似乎一样真实又飘忽,似梦非梦。如果没有照片或同行者佐证事实,或有人伪造事实专门合成了你在某现场的证据,又如何确定自己是在现实还是在梦境?自己的感受还是幻觉?

今天第二次看《冈仁波齐》。看之前我觉得似乎已经忘掉了电影的大部分内容,但在看的过程中,像第一次一样的震撼减弱了许多,有许多场景似乎觉得和老熟人一样:就是这样,本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