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关于善意的文章

许平君的微博心情说说(就算是善意的谎言,被拆穿之后)

许平君的微博心情说说一

1、没有人能一路单纯到底但要记住别忘了最初的自己。

2、给你脸你得要,与你说话是客气。

3、我并不失落,我也没有受伤,没有生气,我只是有点累了,我厌倦了付出太多,回报太少。

4、太柔软的心。不敢敞开给人任意伤。只能背起坚硬的壳。继续流浪。

5、一个人去爬山,看到如此美丽的家乡心情也美好。

6、我,被你算计了一个夏天和一个冬天。

7、一个多月没跑步了!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劝自己再坚持一下,然后就发现可以坚持更多下了

8、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班固《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9、两个人相爱不容易,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淡忘了深爱着自己的爱人,有时间多陪陪自己的爱人。

10、如果臣妾放弃,不是因为臣妾输了,而是因为臣妾懂了。

11、五一劳动节,祝你快乐逍遥!

12、你爱上了文静的姑娘,你得接受她的内向。你爱上了外向的姑娘,你得接受她的放荡。

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

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

文/陈志宏

每个人都是一部书,这书页里总会有些曲折的章节,充满晦涩,甚至阴暗,让人在尴尬或者苦痛中自省。

那时,我刚从一所学校出来,在于丹老师担任总策划的某杂志做编辑。初入行,稿源缺乏,手头上没有几个合乎杂志风格的作者,让我很是头痛。做了一段时间,我才慢慢理出个头绪来。后来,我结识了不少作者朋友,甚至还有自己也写稿的编辑同行,汤姐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家青年刊物的骨干编辑,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

有一期快截稿的时候,我主管的“看碟”栏目,连送几篇都被毙了,急缺稿,让我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打电话向汤姐求助,第二天她便将电影《U-571》观后文字传真过来,读后感觉超棒。送审,主编很爽快地签下“发”字!那一刻,我如释重负。

转眼新一期又要交稿了,“看碟”又没有让我满意的稿子,习惯性地我又拨通了汤姐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我也要编稿子,实在抽不出时间!虽然我也写东西,但我不是专门写影评的,上次是纯粹帮你,你不能再让我为难了。你得发现甚至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不能老指望我对你的帮助。”她的这番话,让尴尬至极的我顿生一股莫名的火气。

不过,没过多久我便理解了汤姐,并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陷入困顿,找朋友帮一次,无可厚非,但从此依赖上了朋友的善意,显然就不合乎常理了。

请别传递善意的负能量

请别传递善意的负能量

文/芝麻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距离感却越来越强的世界,能被人惦念,是一种值得感激的福气,能对人表达关心,更是一个人善意的表现。但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的关心都让人感到舒适、慰藉,很多时候,“关心”反倒传播出伤人的负能量。

几年前怀孕时,一位亲戚上门探望,没扯三句,便开始“嘱咐”我凡事小心,之后的半个小时,我一直僵笑着倾听她讲各种孕妇流产的故事:走路可能流产,坐车可能流产,洗澡可能流产,吃东西可能流产……那口气,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总之感觉怪怪的。在迎接新生儿到来时,其实我内心更需要的是一点祝福。

一位朋友经常向我抱怨,儿子功课不好,贪玩不专心,自己是多么苦口婆心地和儿子谈,给儿子报兴趣班,加强班,可儿子并不领情,反而和她越来越疏远。

“三娘教子”的情景我看到过两次:妈妈一脸焦虑,儿子木木地坐在那里,“你看人家**,这么下去你就等着吧……”之类的话至少每分钟出现一次。这个妈妈太过擅长“排除法”,不断教导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是不行的,不对的,却忘了给出如何行动的建议。我不知道十一岁的孩子,内心能强大到什么程度,但如果有人天天这么对待我,我估计已半疯了。

最好的为人处世是心怀善意

最好的为人处世是心怀善意

文/此去谙年

这个夏天酷热难当,动辄3-40度的高温,申城就像个大蒸笼,我们躲在一个个空调房间里“苟延残喘”,能不外出则尽量猫着,特别是炙热的中午。这样一来,外出吃饭成了个大问题,于是只好叫外卖。

其实现在叫外卖挺方便的,各种外卖软件让我们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头,饭菜就会很快送到。我一直不怎么乐意叫外卖,原因是之前叫外卖有过一些不开心的经历,比如很晚送到,饭菜质量比起去店里就餐差多了,分量也参差不均,以及外卖商家根本不管不顾各种备注去迎合你的口味习惯等等。使得为数不多的叫外卖经历大部分以不愉快结束。

只是再怎么样也得吃饭。找了家看着还不错的商家,也有不少优惠,于是点了份饭菜,特意说了三遍不要辣以及米饭多放点。付款没多久就接到一个电话,是那家外卖商家老板打来的。原来他们店的外卖的蒸菜都是提前做好的,都放了一点辣椒,但不是很辣,问我还要不要。难得有这么负责任的商家,我哪怕是不能吃辣也不忍说不要,于是应了下来。

做一个善意响应的人

做一个善意响应的人

你是否认为能够识破他人的谎,看透别人心思的人,就是个聪明人呢?日本有一个威士忌的电视广告,名为「成熟的男人」。

广告一开始便打出两行字幕:「大街上有两个人,一个是骗人的人,一个是被骗的人。」剧情是这样的: 一个男人和他的朋友相约在酒吧见面。他坐在窗边等着朋友,刚好看见朋友从远处走来,并在途中停下脚步, 施拾一些零钱给路边一个乞讨的女人。当这个朋友走进酒吧时,他便取笑朋友:「你真笨!那个女人家里根本没有生病急需就医的小孩。」

原来那个女人专门骗别人自己的小孩生病,以博取同情,而诈取他人的钱财为生。「你连她骗人都看不出来,真是笨耶!」然而这个被骗的男人并不是回答:「什么!她是个骗子呀!」而是:「幸好!她的小孩不是真的生病。」

这个广告拍摄的手法相当高明。从事传播业多年的我,以专业眼光来看这个广告, 深深觉得它是一部非常细腻且发人深思的广告。因为这个广告并不是以那个被骗的男子为主角。

因此,当他说:「幸好!她的小孩不是真的生病。」时,摄影机拍的是那个戴眼镜、识破他人谎言、看起来有点冷漠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