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关于允许的文章

人生不是不允许哭泣的场合

人生不是不允许哭泣的场合

文/Ricas

从小母亲就教诲我遇到挫折时定要沉稳有担当,更要人前不言弃,有泪不轻弹!父亲说眼泪是晦气的事因此非常忌讳,可我偏爱哭,父亲也会很不留情的在一旁数落,而姐姐就在一旁不作声的扯着我的衣角以示安慰,熟识的亲戚朋友总说,这两孩子的脾性真是对调了,男孩爱哭,女孩坚强。

长大后我为自己爱哭找了一个合理又体面的托词—感性。

而姐姐,渐渐成了一个即使内心悲怆万分也可以隐忍的人,她似乎一直偏执的认为着只要不在人前掉泪就不会让人看见她的弱点。从来她都是一个内敛自持的人,不轻易袒露她的喜乐,似乎也从不需要有人分忧她的忧愁,而我却从她掘强的眼神中看到了她的心事。

请允许别人比你优秀

请允许别人比你优秀

文/肚小豆

昨天回来的地铁上,肯尼亚来的的小哥和我畅谈他在非洲的四个废品回收公司,身边还有旁人,我也就自然心安理得地开了一些小差。

我开小差的时候,心里在想的是,让一个人这么自豪地说自己的梦想,究竟需要多少人的点头、许可和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还没有打灭这样的勇气。

我想这种青年在中国也是有的。小的时候,家里有去找外公诉说自己是画家却不能成才的年轻人,外公给他们几个豆包,打发走了。

长大了一点,我总能遇到许多有理想的青年,然而在很多场合,“有理想”和“幼稚”、“不谙世故”却已经成为了不能分的太清的同义词,很多有理想的青年,在这个社会,不能说,不敢说。他们期待一个热烈的回复,却处处遇到冰冷的墙壁和冷水,久而久之,只好把一团火在心里紧紧捂着,期望哪天这黑暗里断了氧气,那火苗也就灭了。

很多青年开始贬低自己,如英国人熟谙的人生哲学“Laugh at yourself before others have a chance to do so”,人们开始自称“屌丝”、“屁民”,反映出一个非常残忍的社会现状:这样的自我贬低往往是出于自我保护,青年们想:在一个什么都不能成就,没有出路的社会,让我先把自己贬的一文不值吧:这样别人再没有贬损我自己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