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关于修养的文章

励志人生:25项公民修养守则

励志人生:25项公民修养守则

 

1.关注 容许自己有改变看法的空间:“我现在还未被您说服,或者我对这问题还是了解不够。”明白有些事情是见仁见智:“您说得没错,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事情……”。讨论问题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意见看为一种观点,而非绝对的真理。容许有异议的空间,甚至应主动征求参与者发表意见。

评:有时你有道理,但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千万不要以为对亲近的人就可以放言无忌,不用敬语,我们经常看到朋友,亲人之间的反目,美好的夫妻因日常的磨擦而失去爱意,正在于此。

11.身体护理 (mind your body)

好好打理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干净而没有异味的身体和头发、指甲不藏污纳垢、干净的牙齿和清新的口气,令您在公共生活中,无论在公交车、地铁、或者与人讨论时更有自信,亦令人更愿意与您交往。

我们亦要注意身体发出的声音: 打喷嚏、打呵欠、倒胃气、放屁都会令人感到不适,应该用手帕遮掩或者躲入洗手间处理。

12.迁就他人 (be agreeable)

13.表达自己 (assert yourself)

过度迁就他人而失却自我对精神健康有害,适当时候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意见,拒绝过度的要求。

微笑是一种修养

微笑是一种修养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奉承时的笑容,是一种假笑,而面具是不会长久的,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除下面具,露出本来的面目。微笑没有目的,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门卫,那笑容都是一样,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报"的,人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上所说的力的平衡,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

随和是一种素质和修养

随和是一种素质和修养很久以来,总是在思考,什么是随和?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人要善于随和。即便原则问题,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换意见,不闹意气,不存成见,切莫居高临下,杀气腾腾地采取压制人家的态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现,很难达到目的,还损害自身形象。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见识主张和能力比别人强,人际关系好,人家就可能会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又要搞“以我为中心”。既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又有可能毁掉你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名誉,地位,什么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绪又烦躁,对自己身体必定伤害较大,会容易衰老。要人家尊重你,关键是自己要尊重人家。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做不到这点。“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随和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在随和中,我们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无以伦比的智慧。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

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

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

文/艾小羊

1

去美术馆看画展,遇到阿西与她的新男友。阿西换种心情就换个男友,但这届男朋友我感觉不错。名字也好听,叫简白。是一所艺术院校的老师,说话温文尔雅。因为印象好,看完画展,大家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得知跟我一起去的女友自己开摄影工作室,简白谈起日本艺术家蜷川实花。 对于蜷川老师的作品,我不反感,但我朋友不喜欢。所以当简白滔滔不绝的时候,她一直默默吃菜。

简白忍不住问:“你搞摄影的,不研究蜷川实花?”我朋友只好实言相告:我不喜欢她的风格。

饭局的后半场,成了简白向蜷川实花老师致敬的专场演讲。他使出体内洪荒之力,甩出各种专业术语,试图说服我朋友,蜷川实花很伟大,你应该喜欢她必须喜欢她。我朋友一向温和,最后也被逼急了,说:“不喜欢她的作品是我的自由啊。”

“那日本摄影师,你喜欢谁?”

“森山大道跟荒木经惟。”

“有没有搞错!你心里肯定住着个男人!”

幸好饭吃完了。我拉着朋友去停车场。问她对简白的印象如何,她说:“挺有才华的,可惜没修养。”

2

我问她觉得什么是有修养,她说像白先勇那样,让别人有“不喜欢”的权利。

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轻易论断他人,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很多时候都化成了伤害对方的利剑。

别人无车无房,你说因为他穷;

别人作息规律,生活简单,你说人家单调乏味,毫无情趣。

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

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

《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

阮玲玉之死已经够人哀痛莫名。随便评价他人带来的风气到今日都没止息。

舒淇和黎明的爱情就受过这样的折磨。本来两人拍拖拍得好好的,但舒淇拍过色情片,粉丝们纷纷指责她配不上纯如白纸的黎明,连黎爸爸都跳出来说:“这样的儿媳我们不能要。”

法庭的判决有根有据,即使惩罚也有具体的做法,惩罚完了也就完了。但好论人是非的人,总将人置于虚构的道德法庭之上,这种折磨无日无之,旷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磨。

你没经历过他的生活,凭什么妄断他人。

得知了对方的一点信息,无论认不认识,总要以自己的背景出发以己度人,这对于我们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鲁迅在《论人言可畏》里挑明:

有一种修养,叫看透但不说透

有一种修养,叫看透但不说透

文/谢可慧

01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能看透一个人,哪怕看透一件事,就是一种本事。想着人生就是一场按图索骥,把想看的、想走的都过去都回味,在羽翼渐丰的世界里,便有了山高水长的积蓄。

可是若干年后,才发现,真正的成长,是一场去粗取精的展览,把看懂的、看透的埋藏,在人生巨大的加工厂里,研磨出的一切才叫阅历。

什么是看透?其实大部分人都具备看透的本领,时间或长或短,真相就会像风干的肉条,最后露出了干巴巴的本质。

而那些聪明的人,从来只看透,却不轻易说透。

22岁那年,第一次去实习单位。年轻又气盛,背着双肩包,蹬着高跟鞋,化着与年纪并不相称的妆容,学着察言观色,也学着成长。因为是跑广告,所以跟着师傅,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走南闯北。

那时的我,总是以为要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的一切,表现自己洋溢在脸上的胶原蛋白,表现读书人的点墨诗书,也表现自己的那一点点聪明。

师傅是一个话特别少的人,我之前一直很难想象,一个甚至于有点内向,也不是太擅长交际的人,是怎样一笔一笔拿下大单的,但你看到他工作的时候,像是真空了一样,看到他谈判的时候,礼数周全,忽然也明白了。

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最高修养

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最高修养

文/炉叔

1、我们没有那么熟,别交浅言深

部门最近新来了一个同事佳佳,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每天活蹦乱跳的很有干劲。

因为除了她部门里都是80后,每个人都很愿意和年轻人多交流多说话。结果没过几个星期,就很少有人再主动和佳佳说话了。

我发现,每次部门同事想要和佳佳探讨一些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的时候,佳佳总是会说一些“掏心窝”的话,把场面弄得很尴尬。

她刚来不久的一次部门聚餐,话还没聊几句,她就对着全桌的同事说:“你们知道么?隔壁设计部门的小张,和她的领导走得很近哦,两个人经常一起上下班,啧啧啧我可就告诉你们了啊。”

一时间气氛就尴尬了起来,她不知道的是,小张和她领导是亲兄妹,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小区;她更不知道的是,吃饭时候坐她旁边的男同事,是小张的男朋友。

还有一次几个同事围在小李旁边看他刚装修好的新房照片,佳佳走过去看了一眼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现在房价这么高,肯定马上就要缩水,国家也肯定会出台政策限购。现在买房子肯定吃亏,我可不打算现在买,我爸妈也等着我决定时机好给我掏钱呢。”同事们面面相觑,打着哈哈走开了。

知道闭嘴是教养,懂得聊天是修养

知道闭嘴是教养,懂得聊天是修养

文/炉叔

《礼记》有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小人说话妄言妄语。生活里总会有人,打着各种幌子口无遮拦尖酸刻薄。你买件衣服,ta说你又矮又胖,买来浪费穿着显土;你吃顿饭,ta说你“三高“”体弱,缺乏锻炼迟早脑梗;你谈个对象,ta都能扯出你俩不合适的一千个理由,你约会ta说你秀,你发合拍ta咒你们死得快。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没教养,心还坏。

1、讲话有修养是在别人不堪时闭嘴

前段时间去学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旁边挨着两位家长,我暂且称之为小A与小C。

整个家长会,小A一直都坐不住,左顾右盼,四处插嘴。前面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她一脸得意地跟别人家长说“那就有点差劲了,我家孩子比你家孩子强多了。”后面的孩子数学考得一般,她又酸别人“孩子反应慢,再怎么补课也没有办法,天生的。”

周围的家长都想离着她远远地,但她并没有适可而止,主动闭嘴。反而又向我和小C探过头来,我赶紧转过了身子。“你们家孩子这次考的怎么样?”小C回答说孩子比上次退步了一点。已经透露出不想细谈的意思,但是小A仍旧不肯停止对小C的追问,只听见小C很从容地回复了句“孩子这次语文没考好,落成第二了。”小A一听就再也没说话,因为她们家孩子只是全班第九。

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就是没修养

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就是没修养

文/咪蒙

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对是真爱。哪怕孩子长得再平凡,在父母眼里都是艺术品——孩子一旦进入父母的视野,永远是自带PS和柔光处理的。哪怕再理智的人,生了孩子,都多多少少都有点夸孩子和秀孩子的冲动——毕竟,亲手制造了一个小生命,容易陷入这种神奇感、成就感、新奇感中难以自拔。

就像我家唯唐几个月的时候,胖成一个球体,堪称“痴肥”,我当时还觉得他特别可爱。每次他一睡觉,我就凝视他的睡颜,感叹,天啊,这么帅的孩子,谁生的啊,这么牛逼——如果撒谎要长长鼻子,那我的鼻子早就可以拿来放风筝了。

其实我真的因为生了宝宝,理性就被狗吃了吗?真的不知道自己孩子好看不好看吗?我知道的,前段时间跟一朋友见面,他的孩子,就是标准的奶粉广告宝宝,幼儿中的高富帅,我家唯唐相比之下一秒钟变屌丝。理智上我明白自己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感情上又本能地去美化他——当了家长,必须在这种主观和客观、理智和情感之间切换。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处于非理性的时段实在太多了,把对宝宝的夸耀、美化甚至是神化,延伸到公共空间,完全不管受众关不关心、爱不爱、在不在意,恨不得把他孩子的喜怒哀乐弄到《新闻联播》里每天向全国人民现场直播——实不相瞒,这种行为,就会有些惹人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