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关于心灵鸡汤的文章

心灵鸡汤:生活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看起来,一个人把自己交给痛苦,比交给快乐更容易一些。

譬如,听别人讲话,听到最后,耳朵里只会记住两类话:最愿意听的和最不愿意听的。然后,喜欢听的未必化成快乐,但不喜欢听的一定化成了痛苦,其他的都化成了风。

有时候,风都早已刮过去了,一颗心,却还在一片无关痛痒的云彩里下着雨。

人的选择性就是这么顽固,顽固得近乎荒唐。也就是说,你本可以云淡风轻地活,然而,却无缘无故地受了伤。是的,有些伤害是来找你的,而有些伤害是你找来的。

好多人强大的想象力,都用在了自戕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稍加勾连,就能安排在自己身上。那边还没风声鹤唳呢,这边早已四面楚歌了。就这样,在近乎扭曲的想象力中,完成自戕,又在自戕中,进一步壮大着自我想象力的扭曲。

这个世界上没有愿意自讨苦吃的人,但多少人每天都在自讨苦吃。也就是说,你还没与这个世界真刀真枪干呢,先在心底里,与另外一个自己厮打到不可开交。

好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折腾累了,自己把自己纠缠烦了,然后,这个自己挣脱不开另一个自己。

坑其实是自己挖的。光阴的泥淖里,多少人,都是自己逗着自己玩。

如果生活没有对你曾经犯下的错误做出惩罚,你要告诉自己,这是宽恕。

心灵鸡汤:且美且独立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

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

台湾美学大师、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

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婪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美好的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更渴望实际的拥有,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

心灵鸡汤:心的高远

隆冬时节,寒风阵阵,繁星点点。我一路仰望那一颗颗星,那深邃的天空,不由地想起我们能走多远这个人生命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些传颂千古的名句充分表明,一个人若想看得远,走得远,就必须提升思想和信念的高度。浮躁的生活里,我们要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思考,要在面对人生的不同状态时,时时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正确的选择。罗曼·曼兰说:“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浮躁在深思中,渐渐和平;思绪在目光中,渐渐明净;信念在思虑中,渐渐坚定。登高方能致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无论我们的心有多远,目标有多大,都必须从点滴做起,从小事累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砺、苦寒的过程,就是准备、积累的过程。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源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摔打磨练。通过种田,知道丰收的不易;通过打工,知道赚钱的艰难。世上的事,只有亲身经历,亲自做过,才会不断积累起社会经验;只有饱经风霜,沉住气、沉到底,生活才会一路花开,芳香四溢。沉淀方能致远。

心灵鸡汤:让什么从心灵过境

假如,我是说假如,你手里有一块豆饼,一块通常用来喂牲口的、口味很不怎么样的豆饼,而你身边围了一圈儿孩子,一圈儿饥肠辘辘的孩子,他们眼巴巴望着你手里那块“美味”的豆饼,悄悄咽口水。你手里的豆饼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要求,那么,你该怎样送出手中的豆饼?

有这么一个人,是村子里的粮食保管员,他拿豆饼引逗着肚子瘪瘪的孩子们,让他们学狗叫。他说,谁学得最像就把豆饼赏给谁。结果,一群孩子便争先恐后地学起了狗叫。大家学得都很像,难分伯仲。于是,那人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让孩子们蜂拥而上去抢夺那块豆饼。

在这群孩子中间,有一个叫莫言的人。他后来把这个酸涩的故事写进丁他的散文《母亲》里。莫言写道,当他回到家中,受到了父亲和爷爷的严厉批评。爷爷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

当我带领着今天的高中生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礼爷爷的话上过多引申,毕竟,那种可怕的饥馑不太可能转回身来继续啮噬今天的孩子,并且,他们读初中时就背诵过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尊严不学狗叫”的道理他们都明白。但是,我依然不肯轻易翻过这一页书,我说:“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想想一块豆饼究竟有多少种给予方式?”

心灵鸡汤: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

1

世上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教义,不外乎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我们不免很看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并且绝对没有返回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也用鲁滨逊的眼光来看一看世界,这会帮助我们分清本末。我们将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单纯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谛。

2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里,这种认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3

在大海边,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声。

4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应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世祸福沉浮的扰乱。

5

心灵鸡汤:明天不是一种静态

谁都无法回到过去,但每个人都可以向前进。

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只需对自己这样说就是了:我要把今天当作是我生命的第一天。

我会惊喜地看着家人,很高兴地看到他们就在我身边,默默地分享人们谈得多懂得少的东西,也就是爱。

我会遇到一位向我讨钱的乞丐。我可能给他钱,也可能就这么走过去,认为他只会把钱用来喝酒,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我会听到他的辱骂,但我知道这只是他与我沟通的方式。

我会遇到一位想摧毁桥梁的人。我可能会试图阻止他,也有可能会意识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岸已经没有人在等他,这是他试图摆脱自己的寂寞的方式。

我会像第一次那样看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我已经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完全忘掉它们周围的魔力。比如说,沙漠中的沙子是由一种我无法理解的能量所移动的,因为我看不到风。

我不会将不可能忘记的事情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而是会在上面写上一首诗。即使我以前从未写过,即使我以后再也不会写,至少我会知道,我曾经有勇气把心里话变成文字。

当我到达一个很熟悉的小村庄时,我会从一条不同的路进村。我会一直微笑着,看到我这样,村民们可能会互相说:“他一定是疯了,因为战争和破坏已经让土壤变得贫瘠。”

心灵鸡汤: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

去旅行的时候。有些人的行李总是多得惊人。

为雨天准备了折伞,还带了适合徒步的鞋子和去饭店时要穿的皮鞋,但倘若碰到倾盆大雨的日子,恐怕还需要一双长靴吧?

随着想象无穷无尽地扩散,行李也愈带愈多。

他们大都是在想象自己并不乐于见到的未来。

如果只是去旅行,顶多就是在旅行期间提着沉重的行李:但如果走的是人生的旅程。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心灵的行李没有形体,包包并不会因此变重。但相反地,心灵的行李会逐日增重,渐渐重压在自己身上。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是好?”这和旅行的行李不同,不像“我担心可能下雨,得准备雨伞和长靴”这种问题。因而无法采取简单直接的对策。

人生的旅途无法打包周全,不能保证“准确、安全、万事俱备”,因此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可能会想放弃旅行。

换句话说,如果你一味想着“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任由不安继续膨胀下去,你很可能会落得一个人枯坐原地的下场。

一旦你这么做,孤独感便会宛如迷雾般升起。使你陷入愈发看不见前方道路的窘境。

我觉得那些受困于“对将来的不安和寂寞”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我有一个建议,你何不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那就是——只去看那些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事,只处理眼前的问题。

心灵鸡汤:决定我们命运的陌生人

在一次闲聊中,妻对我说:知道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一个字有关。

一个字?什么字?

不是一个具体的字,而是打字速度计量的一个数字。

她的回答让我一头雾水,为了让我明白,她讲了一个故事。

那是十九年前,她在一家打字培训班学打字。有一次,一家报社招文字录入人员,一起学习的十几个同学考试,及格线是每分钟65个字。不知紧张还是天气太冷,她那天发挥得不太好,只打了64个字。她当时很沮丧地退出了竞争,但最后公布录取名单时却榜上有名,后来才得知,在录取的讨论会上,一个报社的领导说:这个学员虽然少打了一个字,但她的准确率比别人高很多。于是就忽略了那一个字,她顺利地进入报社,并碰到刚从工厂考进报社当编辑的我。之后,恋爱、结婚,有了小美猪,有了由这些美好元素组成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字的赐予,而是那一个不拘于陈规不仅看字数更看准确率的领导的一念之差,不仅改变了她,也改变了我。如果当时的主考,不是这样一个随性的人,而是一个严守规则的人,我不知道我们的人生故事又该是怎样的。

虽然,我至今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但我在心中仍暗暗感激这个改变我们命运的陌生人。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心灵鸡汤:只要一个,微小的位置

你看这个世界,不仅拥挤,而且人人都想做大事。这个就是我们80后的世界吗?它是怎么了?

如果我是记者,我可不可以只一篇篇地打磨写作,即便到了35岁、45岁、55岁?我可不可以仅仅以一篇篇报道而自豪,却不因没有成为主编、名人而羞愧?

如果我是手艺人,我可不可以没有开连锁店的梦想,一辈子只沉溺并恋爱于做手艺?

如果我是诗人,我可不可以只是写一写,而不是一定要凑出300首,然后开一个新书发布会?

如果我没钱,然后我跟人说话的时候反应不快也不想快,我可不可以仍旧很有自尊?

是啊,这世界跑得太快了,正如所见。可如果我发现自己只想慢吞吞地走路,我可不可以只是走自己的,而不感到恐慌,不自责?

说白了,我可不可以做一个穷人,以及一个不按成功标准塑造的人,做一个孤单的人,一个少人问津的人,却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

我可不可以只要一个微小的位置,因为我只是需要一个微小的位置而已,却不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位置,但那个位置存在于一个永不会来到的未来,并且它让我实际上失去了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位置?

我们是因为穷得吃不上饭而觉得没钱,还是因为生怕自己失去了一个想象中人人都该有的金光闪闪的位置?

我们真的是需要买那么多东西,还是觉得只有很高很富很帅才配称作是很好的人?

心灵鸡汤:最短的距离

我们是同乘一艘渡轮的两个陌生人。

她是肯尼亚人,漂亮的黑色肌肤,头上围着色彩明艳的肯加布,赤足;我是美国人,白皮肤,穿一条蓝色牛仔裤,着网球鞋。我们的目光短暂相会,随即看向别处。因为我们都习惯于退回到自己的世界,对彼此的戒备,似乎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点。

船突然摇晃了一下,一个浪头冲上甲板,我们顿时被淋透。惊讶的我们大张着嘴望着彼此,脸上的水珠不住地往下滴。愣了一会儿,我们两人不由放声大笑。

她从头上取下头巾,先擦干我脸上的水珠,又擦干她自己的脸。我们指着我们的湿衣服尽情地笑了好一通,然后开始用斯瓦希里语和英语聊天。如同魔术,我们被欢笑的丝带系在一起,变成了朋友。

幽默作家维克托·伯奇所言确实:“欢笑是人和人之间最短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