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关于心灵鸡汤的文章

心灵鸡汤:喊一个知己走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只是,江湖风大,知己零落。

狼在荒野上喊一嗓子,会喊来自己的同类。相同的品性、趣味和目标可以把生命聚拢在一起。区别是,有血性的人,会喊来豪爽的朋友,奸邪的人,只会喊来阴谋家。

君子喊不来小人,因为二者不会有共鸣,一个人,通过共鸣,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己,又通过不鸣,最后,留住知己。

不鸣,是谦卑,是内敛,是淡然,是在时光里沉静和低回。这个世界太闹了,于是,安静的人,就显得异常珍贵。咋咋呼呼的人,太虚空,自己不着边际,也没有人愿意踩在这虚空里,跟着没着没落。而彼此太黏糊的人,不是小人,就是利益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真正的知己,一定是淡泊的人,最终也只因淡泊,走到一起。

岁月的长廊里,最持久的,不是热烈而是清淡,不是张扬而是静寂。热闹处,固然会有风光,但风光处也必然是风口浪尖。人生的荒寒之地,不在远方,而在高处。有时,我们突然活得不好,看似被命运捉弄了,其实是被自我流放了。因为,一颗心,若置于喧嚣中,就会变得浮华。即便不遇上敌人、小人,也会跟自己人性中的恶,狭路相逢,最后,自己打败自己。

心灵鸡汤:活法好,才活得好

一位画家说,他有午睡的习惯。然而有一天,他的心“怦怦”地狂跳,他睡不着了。

原因是他的两幅画突然卖了很高的价钱。他一想到卡上的那一长串数字,就激动不已。后来,他愈发忙起来了。因为这点名声,开始频繁出入各种沙龙、各式饭局,非但午睡没了,晚上也开始长时间地失眠。脑海里,全是走马灯似的人,整宿整宿迷迷糊糊的,睡不好觉。

而此前,他除了作画,就是喝茶。偶尔朋友相聚,也很快作鸟兽散。他活在自己淡泊的节奏里,从来没有为睡觉发过愁。他说,原先安安静静画画的日子,就是活在天堂里,自从名利来了,便一脚踏进了地狱。

北京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大公司。他交友有一个原则——但凡谁往声色犬马的地方带他,他就跟谁绝交。吃饭可,喝茶可,其他灯红酒绿的地方,他一律不去。他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有朋友,也有客户,但更多的人聚拢到了他的周围。原因也只有一个,大家都觉得像他这么活着的人,太弥足珍贵了。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的确是这样的,在《比我老的老头》中,有一次黄永玉去拜访钱钟书一家,见钱家四壁空空,只挂着一幅很普通的画,钱先生、杨绛先生以及他们的女儿一人一个角落,在屋子里安静地读书。

连黄永玉都说,他很少到钱先生家探访,不是不想去,而是想珍惜他们的时间。

心灵鸡汤:小喜欢

在我心底好像有个喜欢的湖,常常会冒出喜欢的泡泡儿,心里是痒痒的还是美滋滋的,倒有些说不清了。

我很仰慕的一个作家,年前,她在博客上留言:近期很少作文,冬天到了,手冷。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倒让我高兴了好一段日子。她不是那种有没有感情都必须挤出点东西,急于证明自己的才华的作家。

“冬天到了,手冷”,呵呵,还有比这更好的理由吗?可爱之至,温馨之至。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作家,而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仰慕。

史铁生曾对一群盲童说,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而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也不能飞呀。

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心底升起了对史铁生的喜欢:有点调侃,有点自我安慰。我似乎看见了从文字中剥离开来的尘俗中的史铁生。我喜欢说这句话时的史铁生,喜欢里还有些心疼。

喜欢身边的那个小姑娘。与相恋了五年的男友分手,确切地说,是相恋了五年的男友与她分了手。不曾见她像祥林嫂那样,逢人就说伤心事,说得自己泪流满面痛不欲生,更不曾见她说过男友的任何不是。

“不能因为今天的他就去伤害昨天的他。”她一脸平静地告诉我,“昨天的他,真的很爱我,也给了我很多快乐。”

心灵鸡汤:内心丰盈才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丰衣足食,而是来自内心丰盈。当然了,既丰衣足食,又内心丰盈,很适合一个庸俗的比方,左手江山,右手美人,这样,便觉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丰衣足食,获得的是人生的踏实感;内心丰盈,获得的是灵魂的归属感。前者,让人从容赶路,后者给人在路的前方点灯。

人的痛苦,有时候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的太多了。每天挣100块钱的,其实并不羡慕挣120块的。问题是,当突然看到有人可以每天挣到上千块时,便开始方寸大乱。不平衡,才是一个人内心宕动和迷乱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说,无法安放的,永远不是身体,而是一颗野了的心。

大学谈恋爱的时候,对未来的设想,不过是有一间屋子,只要能放下一张床,盛得下两个人的欢愉就行。后来发现,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张床,而是好多房产。当我们把这些归结为生活所需的时候,其实已陷在世俗沉重的背影里了,然后,在虚荣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个世界,快乐最多的地方,不在富商大贾那里,也不在权倾一方的人那里。恰恰是这些人,阴沉着脸,个个眉头紧锁。他们的幸福,不在自我的心里,而在仰望者的眼里。更多的钱和权,把他们拖进泥淖之中,下去是一身泥,上来是泥一身。荣耀和光鲜的背后,是深不见底的不堪和无奈。算计别人,也被别人算计;怀疑别人,也被别人怀疑;处处防着别人,也时时被别人防着。

这就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心灵鸡汤:简单的道理不是谁都明白

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画家的人有17个头衔,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某日,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来自国外的人士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谁心里都明白,专职画家如果把身边的事减少到用手指数清的程度,是不致如此的。

在这个世界上,简洁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生命,把生活复杂化的人常使生命落空。道理简单,却不是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尤其是那些在世俗的道理上走得太远的人。

心灵鸡汤:心药

心有病,千千种;医心药,万万服。我只取一帖:静。

生于浮躁的社会,置身喧嚣的环境,怎能不烦?烦,而后嫌,而后厌,而后憎,而后乱……心是一块太岁肉,怎禁得起如此折腾?反复搓揉之间,它就皱了,伤了,碎了。养好心之伤,须靠静。

静是一种禅定,要经年修炼方可得;静是一方水土,要精心保护方可存。“请大家保持安静!”这种恳请,绝不能使喧闹的气氛安静下来,反而只会带来更大的喧哗。

静,人的最高素养。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种境界;清代金缨的壁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一种涵养;远明大师的“以钝制锐,以静制动”是一种人生经验;《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种真理。故而《礼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以静医心,务在适时。求名求利之时不可医,欲望膨胀之时不可医,善念泯灭之时不可医。静这味主药,还需配以药引,淡然是也;还需佐以药汤,悠然是也;还需煎以文火,度量是也。

静之医心养性,宜浴清澈透明之山泉。“吾日三省吾身”,洗去杂念,濯尽私欲,用白云的澡巾揩去污秽,用松脂的香皂祛杀细菌,而后整顿衣冠,疏理须发,对镜自审,看看有无羞面赧容。

心灵鸡汤: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

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

映着那柔和的暖风,在那微笑的阳光下,追寻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像花儿一样绽放,像酒一样浓香,像花蜜一样甜美,像清晨露珠一样晶莹宁静。那是一种夜莺的歌唱,那是一种习惯的花香。把那藏着春的热吻带给她——美丽、善良、大方、爱笑又爱哭的小女孩儿——愿她能永远像花儿一样绽放,像清晨的露珠一样清澈、洁白和透明!

经历了世事的智者,终于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接近那叫灵魂的地方。

如果有来生,要做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往事如流,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细数人生的过往,都是一部属于自己不朽的传奇。伸出双手,握一缕清风,融一抹优雅文字,把它们挽成生命的小花,别在发间,用流年的笔记下点滴的过往,记下铭心的春秋,把心刻在文字里来诠释人生……

淡然于心,自在于世。

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

心灵鸡汤:以爱对恨恨自消

凯西一直都痛恨她的父亲,他是个酒鬼,酒后经常打骂凯西,有时甚至还用马鞭打母亲。凯西从小就对他怕得要命,有时,凯西被吓得藏在床下或桌下。许多人都认为,凯西痛恨父亲完全是正当的。然而,凯西的这种持久的愤恨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父亲一样,凯西常常会为因为一些小的差错而打骂人。她的行为使她丢掉了一份份工作,她和许多人相处得既紧张又无趣。她的痛恨与苦恼最终伤害了她的健康,她患上了头疼、胃病和关节炎。尽管医生为她的病尽了最大的努力,她仍然感染了许多疾病,体弱不堪。

凯西知道,如果她学会了宽恕父亲,她的状况会好得多。于是,凯西在内心深处一直提醒自己:“要得到宽恕,你自己必须宽恕他人。”她开始了艰难的宽恕历程,她这么说了一句:“我宽恕你这个该死的。”最初,这样做很困难,凯西感到自己有些不诚实,因为她心目中一点也没有宽恕父亲。但她坚持了下来,口中的语言也变得缓和了。不久,她就不再说“你这个该死的”了。当她了解到父亲对他们如此残暴的原因时,她开始可怜他。最后,她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爱。凯西宽恕了父亲之后,她也开始宽恕并且爱自己了。最终,她摆脱了身体的各种疾患,走向新的生活。

心灵鸡汤:将善良做成美好的事

“行善,是一场心灵的马拉松。”

善是善意,良是美好,美好的善意,便是善良了。

颐指气使,飞扬跋扈地派送,不是善良,充其量算是有钱人消遣娱乐的方式而已。

漫长的等待,等待自己春暖花开,等待自己富贵如云后,再散播资产,以搏得穷人们对自己的高看,只不过算得上是善良的初级阶段,成熟的善良是爱,是本能,不需要策划,相由心生,来自心灵深处的修炼,像风吹过麦浪,像雨掠过草原。

善也是一种修养,层次有高低之分,能够将善做好的人,不多。

善良也需要度,不多也不少,多了会水漫金山,过多的人情,会让人产生负荷,让人敬而远之,穷人也有穷人的尊严。

扔在地上的,让人家捡起来的,不算善良;放在篮子里,努力够得着的善,才是爱,施善与受善的心是平等的,尊严无价。

小时候,邻家乐善好施,总是于每月初派送粮食,于是,成群结队的乡亲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他粮食多如牛毛,自然可以多多派送,但邻家的家长坚持这样的派送模式,据说是祖上传来的施善方式:多了不可,多了不金贵,是在鼓励人偷懒,每月一次刚刚好,既让穷人们知道自己的善心,又可以鼓励人好好的劳作,不至于失去自己的劳动本能。

你可以穷,但绝不可以乞,每月努力的穷,是那种有骨气的穷,而如果乞了,便会一辈子无法抬头。

心灵鸡汤:嘿,你写日记吗

那些缓缓流淌的心情,那些悸动不安的情愫,那些散发着笔墨芬芳的小情绪,是一段青葱年华的延伸。

窗外飘着的雪花,像天鹅的羽毛散落在人间大地。凝视着屏幕,猛然发觉有段时间没有管理日记了。不知道是小屋的门前长满了青苔,还是我久废的心园里早已没有了缤纷色彩,感觉那都是一些斑驳发白的陈年旧事,更不知从何忆起,就这样任由它随着季节的变化,深埋在我心灵深处的沃土里。似乎所有的繁华,都已经隐姓埋名。

“嘿!你写日记吗?写给老师还是自己?写给喜欢的人还是自己的影子?”